——“3月14号凌晨12:54接到检验科岳峰主任的电话,两点多一点从家出发到淮南市传染病医院集合。早晨快5点时出发,中途转车,9点到马鞍山市区,下午投入工作。”
——“3月19日早晨从马鞍山市区出发到含山县支援,3月26日下午转战铜陵,夜里刚开始工作,接到淮南市指挥部的通知,27日凌晨1点从铜陵出发,早晨6点到达淮南市凤台县,即刻投入工作。”——“我们队三个小组,工作实行三班制,每班8小时,若标本量大,又赶到夜班轮换班时,可能要上两个8小时。我最长的一个班从下午2点到第二天凌晨4点,连续工作14个小时。每个班次要做标本量2000~2400管,检测2万多人。”3月31日晚7点多钟,淮南市精锐出征,驰援多市、县的抗疫英雄北方医院检验科主任刘华香,通过微信向笔者发来了一组信息。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与病毒面对面,与时间赛跑,与病毒比速度,分秒不停的日夜工作,他们就是“幕后英雄”——检验人。淮南检验方舱PCR实验室24小时不停歇,每一个班次高强度工作8小时,2000多管标本量,时刻考验着每一个人身体的极限。戴着护目镜和双层手套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,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,一个班下来使人浑身上下湿透,长时间戴着 N95口罩,感觉喘不过来气,脸颊上勒下深深的印痕,每天集中精力手工重复着相同的操作步骤,让人手臂僵硬,浑身酸痛。核酸检测车空间狭小,待久了人会有些压抑,甚至精神状态有些衰弱。但想到每一份报告单都事关抗疫全局,他们感到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。接到驰援命令后,刘华香没有丝毫犹豫,星夜奔赴马鞍山市。3月15日上午,北方医院检验科主任岳峰对笔者说,14号凌晨12点多,院医务科科长韩善林紧急电话通知他,要求我院检验科派一名核酸检测人员当夜出征马鞍山市支援抗疫。岳峰主任考虑刘华香同志业务素质好,工作能力强,又是中共党员,思想觉悟高,是此次外派执行艰巨任务的最佳人选。他思量后,立即拨通了已熟睡的刘华香电话,叫他抓紧时间收拾行李,凌晨4点准时到淮南市传染病医院集合,随队前往马鞍山市支援。岳主任又告诉笔者,刘华香昨夜上夜班,今天应该在宾馆休息,可电话向他了解具体情况。

刘华香告诉笔者,那晚他接到了命令后,将此事告诉一旁被电话铃声叫醒的妻子,妻子朱女士当即表示全力支持,说:“你放心去,家交给我!”惊蛰过后,淮南的春天尚未苏醒。凌晨2点,风冷星寒,街灯寂静,刘华香背起行囊走出了家门,打车前往市传染病医院。凌晨快5点时,淮南市疾控中心大客车出发,将第一批支援马鞍山市抗疫的21名核酸检测人员送往目的地。因疫情防控需要,中途需转车消毒,上午9时到达马鞍山市区,领队帮他们安排好宾馆和处理一些程序性事务。当天下午4时,刘华香与队员就第一批进入“极光号”移动核酸检测车,正式开始第一个8小时工作。随着安徽各市疫情的发展,他们就象消防战士,哪里有险情,他们就出现在哪里。先驰援马鞍山市,再转战含山县,接着奔赴铜陵市,在到达铜陵市正准备工作的当晚,又接到淮南市新冠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紧急电话,命令他们即刻起程,火速赶回淮南,参加凤台新冠疫情阻击战……自3月14日凌晨出发至今,刘华香和他的伙伴们夜以继日,没有周末、没有节假日,已连续作战了23天。现在,他仍坚守在淮南市凤台县阵地继续战斗。刘华香主任发来了几段文字,介绍了他在“极光号”检测车方舱实验室里的具体工作情况:实验室共分为试剂准备区(一区)、样本制备区(二区)、扩增区(三区)三个区,有7台核酸提取仪、2台生物安全柜(储存标本)以及消毒炉、离心机等各类设备,医疗队队员们通过传递窗密闭传输样本。一套流程下来两个多小时就能出结果。为了保证检测速度,我们坚持做到机不停、人不停,实行“三班倒”。“极光号”方舱实验室和检测车一天能完成6000份核酸样本的检测,按照1:10混采比例,日检测量可达60000份。而高效率的背后,是医务人员忍受着长时间的不喝水、不进食、不上厕所的结果……这就是一名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本色,心中有责,肩上扛责,行动尽责。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,能毅然舍小家,为大家,毫不犹豫,挺身而出,冲锋在前,敢打硬仗。在英雄和榜样伟大抗疫精神的感召下,在全市各级政府、各部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,我们坚信定能战胜此轮新冠疫情,还人民一个繁花似锦,更加美好的春天!